行业新闻每一个设计作品都举世无双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溯源中国工业设计,不仅仅是旧

日期:2016-02-22 / 人气:

   近日,一批又一批走进中国工业设计陈列馆的观众,会油然升起一股对以往岁月的怀旧:最早的红旗牌轿车,最早的黑白电视接收器,最早的载重自行车,印着中国画的热水瓶、面盆……整整60年,从1949年至今,中国工业设计最具代表性的200多件精华产品,一一呈现。每一件产品都凝聚着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创意,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有脍炙人口的设计故事。

  回望60年中国工业设计精彩,无论是设计专业人士,还是普通百姓,萌生的都不仅仅是怀旧情感。

  60年溯源:

  温故而知新

  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陈列馆是国内第一家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上海创意设计中心、上海工业设计协会联手上海汽车集团所属上海汽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宝山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陈列馆全面记录了在世界工业设计背景下,中国工业设计历史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第一期展出的二百余件展品是都已经实现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其中有中国老上海牌760A轿车、幸福系列摩托车、58-Ⅱ型照相机、中国第一代电视机等等,都是1949年至今中国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

  说起为何要成立这个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上海设计中心秘书长沈榆教授说,东方贤人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西方哲人莱布尼茨说:后退才能跳得高,其实都表达了一个意思,人如果不意识到他现在的状况和他过去的局限,他就不可能塑造未来。

  沈教授介绍,“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工业设计的智慧其实是相同的,但别的国家都有自己工业设计的历史,我们就追溯得比较少。”回看西方工业设计的发展脉络,可以清晰地看到工业设计如何影响生活。在1851年世界博览会上,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被指责为“毫无美感可言”,英国的威廉·莫里斯为此发动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工艺美术运动”,试图以自然之美化解机械之丑。而德国工业同盟却认定“机械化批量生产产品是必然趋势”。于是,在包豪斯“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口号引领下,一大批具有“技术美感”特征的现代工业产品诞生,并影响了整个世界,更新了人们的生活。迄今100余年来,无数设计精英创新求变,成就了一段人类工业设计的精彩历史。

  然而,反观中国工业产品的设计制造历史,脉络却不像西方那么清晰,有的只是残缺的片断和记忆,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没有工业设计的历史。中国工业设计究竟有没有自己的发展路线?这200多件工业设计产品,揭开了中国工业设计被封尘的历史神秘面纱,各个不同时期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展现了各个时期的中国工业设计魅力。

  

 五六十年代:

  “火红”创意 “极简”风格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实现工业化强国的梦想,各行各业组织群众性的设计攻关,至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中国一大批重要工业产品相继问世:红旗牌轿车、电子管黑白电视接收器、上海牌汽车、北京牌电视机……

  这个时期的设计特点是:虽然借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设计,却更注重民族传统造型要素在现代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中的应用。产品外观简洁、独具中国特色。看:

  ———红旗牌轿车的前脸被设计成“扇子”造型,两侧装饰条设计成“箭”的造型,意喻“文武双全”,尾灯则融入了“宫灯”的造型,内饰采用福建漆艺作驾驶室面板装饰,座椅外套则采用杭州织锦,整车充满中国元素,使之至今仍能与国际名车相匹敌。

  ———上海牌轿车采用单纯的几何形构成船型车身,没有多余的装饰件和累赘的造型。早期前脸采用不锈钢锤打出“冠”字造型,后改为横向格栅造型,在没有影响发动机吸气的情况下降低了外观制造成本,同时简化了装配工艺,使之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唯一一种批量生产的轿车,共计生产了77041辆。

  ———中国第一台电子管黑白电视接收器由天津国营无线电厂生产,取名“北京”牌,又称“华夏第一屏”,仿前苏联“旗帜”牌电视机设计,外观呈正立方体,显示出严谨的数比关系,外壳表面为均质的木纹装饰,设计逻辑清晰,设计达到了“极简”的境界。

  专家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工业设计师、工程师、工艺师的职能互相交叉,有利于协同攻关,最大限度地降低制造成本,使设计快速地实现批量生产。

  七八十年代:

  美化+理性 提升生活质量

  十年动乱,是工业设计的荒芜期,日常生活的物质严重匮乏,这个时期的工业产品,只生产人们生活、生产的基本必需产品,并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成本,总体而言,工业产品基本没有设计可言。

  但再冰寒的地带都有春天的倔强萌发,人类爱美的天性是抑制不住的。在上海轻工产品中,具有浪漫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装饰设计和美化风格在设计中不断闪现。70年代初,为了进一步改善日用器皿产品花式品种单一的局面,开拓市场,著名中国画家黄幻吾、唐云下工厂作设计,1971年张雪父、钱震之等设计师再一次大规模进行设计,并以创新的中国画花鸟替代由工匠绘制的传统吉祥纹样,用搪瓷工艺装饰在脸盆、热水瓶等产品的外观,使之成为畅销全国的产品。这一时期,包括搪瓷脸盆、热水瓶、玻璃制品在内的日用器皿产品成为上海设计的强项。

  同样,此时江西景德镇的日用陶瓷产品也因为充满浓郁的中国装饰风格而备受国际市场的欢迎,产品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平均每件瓷器创汇3.5美分。以青花玲珑工艺设计制作的整套咖啡具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产品交易会”金奖,其他获得省部级的奖项不计其数。

  80年代上海的著名产品设计开始趋于理性化。华生电扇对其经典产品44公分电扇,在产品外观上作了一次全面设计,形成三个产品系列,成为全国同行模仿的对象;海鸥系列照相机产品经过多轮设计已趋成熟,其4B型双镜头反光相机被誉为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全民相机”,累计生产1272977台,并成为日后中国所有同类相机的设计母本。稍后诞生的DF-1型单反相机在前4年便生产了4万台,并催生了“熊猫、孔雀、珠江、长城”等近10种同类产品。

  

  

 九十年代:

  升级换代 打造品牌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工业设计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中国设计师对工业设计认识的加深,以及对设计在市场竞争作用的认识的加深,一些上海、北京等地的国内著名企业纷纷聘请设计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设计,并将自己的品牌进行梳理。

  这一时期的设计特点是:强调学习西方,凸显产品技术特性的“高技派”风格,并以“人机工学”作为设计思考的重点。洗衣机、电冰箱、空调为代表的新型家电的诞生,为这种设计思想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上海金星电视机厂邀请著名设计师傅月明设计了28英寸彩色电视机,并命名为“金星———金王子”,成为该厂高端品牌和拳头产品,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南方深圳崛起了一批小型的民营设计公司,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产品与品牌形象设计,中国第一辆自主品牌的家用轿车“小福星”样本就诞生在深圳,“太阳神”口服营养液品牌形象设计以其统一、规范和现代风格成为上世纪90年代品牌设计的典范,至上世纪90年代末这些公司及集聚深圳的全国设计师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专业公司和人才。

  本世纪以来:

  东风西渐 互动设计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工业设计一改上世纪90年代“全盘西化”的局面,呈现出“东风西渐”的格局,设计公司自身的特点也日趋明显。

  渤海湾地区的工业设计主要围绕大型制造业企业展开工作,设计风格严谨,市场针对性极强;长三角地区的本土设计师侧重与地区企业合作,新近海外学成归来的设计师则愿意自创设计品牌,并与国际著名品牌合作;珠三角地区的设计师以务实的姿态服务于企业;北京的设计师热衷于国际间的设计文化交流,其创立的中国工业设计权威奖项“红星奖”已成为中国优秀设计的代表。

  设计已经成为工业产品生产的引擎:上海博路工业设计公司张展设计师设计的卷笔刀创造了单品销售46万件的记录,成为全球之冠;设计师杨明杰为“绝对优特加”设计双瓶包装获得了全球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大赛“IF”大奖;设计师王扬为施华洛世奇所作的专题设计大获成功。这一时期,在中国的工业设计界,东西方的设计思想在碰撞、在互动,核心就是创“新”,再创“新”。

  

 据介绍,中国工业设计陈列馆分序厅、交通工具、广播器材部分、轻工业产品部分、精密仪器部分和不断发展的中国工业设计部分。在后续的内容中还将增添“工业设计的工作流程”、“工业设计的作用”等普及性的知识内容,同时拟邀请国外著名设计师举办展览,与一期同时展出的有德国著名设计师科拉尼的工业产品设计的个展,“更新德国”装置艺术展更是集中德国年轻一代设计师的智慧,展现他们对未来人类生存环境和环保的思考。这一系列的设计内容集大成,目的就在让设计界承前启后,“现在,回过头来看计划经济时代的产品,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我们的设计师没有受到国外的影响,而是从自身的条件出发,经济、实际、合理地来做设计,这对今天的设计是有启发的。”沈榆教授说。

  同时,这个工业设计陈列馆还志在于对消费者进行知识普及和设计互动体验,让更多的消费者欣赏设计、理解设计,并最终消费设计,真正使设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贝贝高